實踐綠意念
<綠。推手>計劃是「千名青年環境友好使者行動」的其中一個活動。計劃希望啓發香港青年審視在社區實踐低碳生活的障礙及潛力,從而鼓勵香港青年身體力行,發掘及實踐方案,推動社區帶來正面改變,讓低碳 生活融入社區。
〈綠。推手〉參加者須組織一群青少年團隊參與, 然後從以下的<關愛地球行動>中選擇及登記執行一項(或多項)行動。參加者須記錄執行活動過,並於2014年6月30日前提交一份記錄報告 (按此下載報告表格:.doc / .pdf 及 報告範本:.doc / .pdf)。
 |  |  |
綠。好吃! | 流動二手圖書閣 | 贈物留言板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毋須擁有農場也可以種植食物,身邊盡是種植的空間。校園是知識傳承的地方,您也可以出一點力為莊嚴的校園添上一點綠,將校園打造成一個融匯學習與低碳的綠化空間校。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社區小型流動圖書閣是一個免費的自助式閱讀設施,為區內市民 提供一個知識分享的平台,同時 讓書籍的生命得以延續社。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留言板顧名思義是要將想說的 話張貼出來。透過社區二手物留言板設施,市民可以將過盛的物品及想要的物品類別一一羅列出來,讓市民自行配對,找出心頭好。 
|
 |  |  |
拯救食物行動 | 免「廢」D.I.Y. | 綠惜社區地圖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香港人每天丟棄約3,000噸食物,為地球製造了廚餘問題。 拯救食物是讓食物不致白白犧牲的一個方法。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包裝往往可提昇物件的吸引性及神秘感,以廢棄物作為包裝物料更是一種變化多端的綠色藝術。 於社區推廣廢物再生工作坊可以帶動減廢的潮流。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將社區的好去處、特色小店、傳統文化點等等編製成社區地圖,不但有助傳揚社區文化,同是亦可支持本地小店的發展。 期望區區有地區,好讓香港地區文化得以廣傳。 
|
 |  |  |
清潔郊野環境 | 清潔海岸 | 綠。藝 Crossover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遠足是一項非常健康的運動,山林的空氣清新,環境怡人,使人忘卻日常生活的繁瑣。 不想被山間的垃圾打擾遠足的閒情逸致,快組織義工團隊一同行山,順道把垃圾消滅吧!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香港海灘其實很優美,可惜有時卻被無情的垃圾所污染。 不必沮喪,只要你擁有一顆保護環境的心和一雙不計較的手便可以回復海灘的優美環境。 不要猶豫,快來發起海灘清潔海灘運動吧!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種植也可以是一種藝術。 植物生長姿態各有不同,以廢棄物作為盛器種植更可加入自己的創意,為栽種增加多一點趣味。 
|
 |  |  |
Bartar 多 FUN | 身體力行撐農墟 | 義務協助大埔同共購買小組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人們往往會因不捨得丟棄而囤積過多的物品於家中。透過一個沒有金錢交易的以物易物活動推動惜物減棄的概念,為自己用不著的物品找個新主人,同時尋找與自己有緣的心頭好。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中環天星碼頭 (七號) 於每星期日舉行農墟,讓本港市民可以有一個低碳的食物選擇。除了購買,您也可以以義工身份協助農墟的運作,以雙手力撐農墟。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大埔共同購買小組,於2004年得到大埔運頭塘邨仁愛堂借出場地,由組長李啟娟與多名義工,以及參與大埔區內其他關於環境保護和責任消費等運動的朋友負責日常營運。小組旨在讓成員每星期可獲得來源可靠、安全的蔬菜。 小組的運作沒有任何政府資助,因此需要義工協助分發組員訂購的蔬菜以支持小組的工作。快來參與,讓更多人嚐到本地出產的新鮮蔬果。 
|
 | | |
環保拓染手帕工作坊 | 讓〈綠〉延續 |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服飾,色彩斑斕,但可有想過當中的染料是否含有毒物質?其實衣服是身體的第二層皮膚,因此要多留意染料的安全性才可保護環境及自身的健康。 夏日炎炎,汗流浹背,利用手帕拭去汗水總比利用紙巾環保得多。利用天然植物拓染技術自製手帕更可增加趣味。 
| 策劃人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是一個致力推廣社區綠化的環保機構,農場會為學校提供有機食用植物苗,讓學校得以順利推廣綠色生活。 農場需要義工協助以播種及扦插法等進行培苗工作。義工除了可以協助完成工作外,更可從中認識不同種類的植物,及學習到如何照顧及養護植物,體驗種植的樂趣。 
| 2014年4月20日後將上截更多由中學及大專學生提供的優秀綠意念 |
你們可以組織團隊執行以下由參加〈綠。推手〉計劃的中學及大專學生提供的綠意念。
中學組:
 |  |  |
---|
低碳是綠色 | 綠油油
| 環保之門為你開 |
---|
學校 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 策劃人 楊俊傑、黃之俊、梁煒業、陳穎琪 以簡單的 DIY 及種植活動,鼓勵公眾長時間實踐低碳生活。 
| 學校 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策劃人 張嫣玹、姚琬琳、王建怡、成詠湘、黃皓然 於學期末在學校收集學生用不著的文具及美術用品,然後分類再留待翌年美術堂時重用,鼓勵學生減少浪費及珍惜資源。 
| 學校 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策劃人 李鎧棋、張禧文、林灝兒、何梓筠 用學校收集得來的物資於校內舉行課室門牌環保設計比賽,以之提升各班級的環保意識。 
|
 |  |  |
---|
魔法環保清潔劑 | “膠”出環保心 | 都市農夫計劃 ─ 水耕種植
|
---|
學校 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 策劃人 陳皓茵、莊淞玲、莊淳玲、馮愛玲 透過向社區示範及推廣使用環保清潔劑,改善一般人的家居清潔法,並鼓勵市民在家實踐低碳環保生活。 
| 學校 沙田培英中學、浸信會呂明才中學、香港大學、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 策劃人 陳蔚渝、李慆彣、郭啟賢、吳書健、趙莉穎 透過環保短片及手工坊,向市民帶出愛惜地球、減少使用即棄膠樽的訊息。 
| 學校 英皇書院 策劃人 馮上晋 以水耕方式將種植概念引入社區,鼓勵都市多種植食用植物,讓多些人享用新鮮有機食物,同時種植亦有助吸收二氧化碳,緩和全球暖化問題。 
|
 |  |  |
---|
低碳飲食誇啦啦
| 廚餘回收
| 校園廢紙回收
|
---|
學校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策劃人 謝梓俊、陳添樂、詹瀞嵐 由學生於校內按不時不食的低碳健康飲食原則及新鮮時令有機食材,即場烹調美味小食,並在校內售賣,向校內師生推廣健康飲食概念。 
| 學校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策劃人 謝梓俊、陳添樂、詹瀞嵐 於校內放置展板推廣珍惜食物和廚餘用途,並設立回收點於校內收集學生吃剩的飯餸,送往有關機構製作推肥。 
| 學校 裘錦秋中學 (元朗) 策劃人 蔡朗皓、楊詠儀、馮樂瑩、林穎欣 每人每日都會產生很多廢紙,如果廢紙得以再造,便可將有用資源循環,此活動同時可惠及社區以回收廢紙為生的老人家。
|
 | | |
---|
悠園惜木
|
| |
---|
學校 裘錦秋中學 (元朗) 策劃人 蔡朗皓、楊詠儀、馮樂瑩、林穎欣 於校園內劃出指定遊覽路線,讓學生可以自行認識校園內不同的樹木,從認識建立欣賞及珍愛樹木之心。 
| |
|
大專組:
 |  |  |
---|
種。綠。社區 | 綠。盛宴 | 綠。平台 |
---|
策劃人 施伊華 透過錄像播放及派發盆栽活動,鼓勵市民實踐家居綠化。 
| 院校 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 策劃人 胡靄琪、胡靄鈴 收集市民家中過盛的未開封食品,配以低碳飲食原則即場示範製作健康美食,從而推廣低碳生活。  | 院校 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 策劃人 胡靄琪、胡靄鈴 建立社區物資共享平台,市民可以透過借用的方式得到所需物品,從而減少購買及於家居囤積大量物品。 
|
 |  |  |
---|
免“廢”手作 | 省錢 + 創意工作坊 | 拒。膠 |
---|
院校 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 策劃人 胡靄琪、胡靄鈴 透過輕鬆有趣的工作坊,鼓勵市民減少製造廢物,及誘發市民從日常生活中發掘綠色創意。  | 院校 IVE (觀塘) 策劃人 劉珮怡 工作坊教授參加者利用廢物製作有用的物品及用品,藉此宣揚減廢訊息。  | 院校 IVE (沙田) 策劃人 Yau Yu Sing 透過講座 / 攤位活動 / 公眾開放位置放置展板和遊戲,向參加者講解不可降解膠袋的壞處及宣傳自備購物袋。  |
 |  |  |
---|
喫。我未來 | 睡。環保夢
| 等。齊人
|
---|
院校 IVE (沙田) 策劃人 Yau Yu Sing 民以食為先,食這回事每日都發生,但一日三餐,你食得到,但食得夠和食得對嗎? 透過講座 / 攤位活動 / 公眾開放位置放置展板和遊戲,向公眾推廣正確的飲食方法,讓社區人士更健康。 
| 院校 IVE (沙田) 策劃人 Yau Yu Sing 香港人普遍習慣日夜顛倒,間接於晚上耗用了額外能源,用時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令石油頂峰及全球暖化情況加劇。 透過講座 / 攤位活動 / 公眾開放位置放置展板和遊戲,向公眾推廣健康規律生活正是減碳的好開始,同時促進社區人士的身體健康。 
| 院校 IVE (沙田) 策劃人 Yau Yu Sing 透過講座 及 展板向公眾推廣組織學習小組的好處,促進社區減少消耗能源,達至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
 |  | .jpg) |
---|
跑出綠色未來 | 低碳生活小貼士 | 環保酵素工作坊
|
---|
學校 IVE (沙田) 策劃人 林樂程、李芷君、鄒慧聰、陳漢樑 透過「城市定向」的遊戲方式吸引青少年了解低碳生活並加以實踐。 是次活動可以讓參加者增加環保知識和鼓勵自身參與,並藉此影響身體的人。 
| 學校 IVE (沙田) 策劃人 林樂程、李芷君、鄒慧聰、陳漢樑 從校園入手,傳達減少碳足印由生活細節做起的概念,並將之變成生活習慣,令低碳生活成為潮流,感染身邊的人。 
| 學校 IVE (沙田) 策劃人 林樂程、李芷君、鄒慧聰、陳漢樑 工作坊向公眾介紹傳統化學清潔劑對身髒及環境的壞處,同時教授如何製作對身體及環境友善的環保酵素清潔劑。 
|
 |  |  |
---|
T-Shirt Upcycle
| 碳足印地區定向
| 健康飲食與有機農業推廣
|
---|
學校 香港城市大學 策劃人 吳樂欣、蕭敏琪 衣服於製作過程中排放了不少碳,加上潮流促使衣物的壽命縮短,工作坊藉萶物品循環再生的理念向公眾介紹如何將舊或過時的衣物重生。 
| 學校 香港城市大學 策劃人 吳樂欣、蕭敏琪 透過比賽形式將碳足印的概念介紹給公眾,同時讓公眾關注低碳生活,鼓勵社區實行。 
| 學校 珠海書院 策劃人 羅尹彤 全球暖化及石油頂峰問題正大大影響我們的糧食供應,加上市民對食物安全及健康的關注度比以往提昇了不少,對健康食物的來源、有健康食物的生產、如何食得健康有營及家居種植等主題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 透過免費網上平台,向社區推廣低碳生活由飲食開始及如何實踐。
|